非遗传统知识

定坤丹传统制作技艺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始创于1541年,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制药企业。2006年获“中华老字号”称号,这也是山西省唯一入选中华老字号的医药企业。公司现有丸剂、胶囊剂、酒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煎膏剂八个剂型104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和保健食品“远字牌龟龄集酒”。主导产品龟龄集、定坤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品种,并均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保密局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保密处方及工艺技术。此外,公司拥有安宫牛黄丸、西黄丸、牛黄清心丸、麝雄至宝丸、甘露消渴胶囊等处方精深、炮制独到,疗效至上的珍贵传统品种。“远”字牌商标历年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公司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二、传承情况

     传承时间200多年。传承代数10余代。

     定坤丹由山西太谷人孙廷夔由皇宫带回太谷的家庭药铺保元堂后以相互馈赠为主。后孙氏家境中落,保元堂倒闭,定坤丹开始由广升聚配制,并作为商品开始流传。广升聚发展七十多年,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号,使定坤丹名播四方。后广升聚改组为广升蔚。广升蔚又分裂为广升蔚、广升远两家。其中广升远发展迅速,在广州、香港等地设有分号,以批发药材为主,兼向南洋一带推销自制成药,使“远”字定坤丹名扬海外。广升蔚改号广升誉,集中力量专制成药,使“誉”字定坤丹名驰三晋。解放后,生产定坤丹的“两广升”悉数并入广誉远,广誉远成为唯一生产定坤丹的厂家。“两广升”所产定坤丹虽经历史沧桑,各药含量比重及剂型稍有不同,但因源自一方,变化不大,经广升誉经理吴华亭与广升远经理刘佩璋二人各取所长,形成今天的处方及工艺。解放后定坤丹制作技艺由柳子俊传至宋应龙,宋应龙传技柳惠武(柳子俊之子),现在新一代传承人为李建春。

     近年来,由于受药品管理法规和制药企业GMP规范要求,传统的制作技艺不再适应大规模机器生产,相关技术后继乏人,面临严峻的考验。炮制手法也因此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有失传的危险。

     三、主要内容

     定坤丹是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的传统独特产品。由我国清代乾隆年间全国名医集体创造,为我国医药宝库中“古方所未备,珍秘而不传”的一大珍品。迭经数百年临床证明疗效卓越,因而名驰中外,深受广大妇女欢迎。定坤丹为清乾隆四年(1739),太医院集全国名医以宫妃郁血病为研究内容修成。因施以临床功效显著,由乾隆亲自赐名,意为“坤宫得到安定”。后经山西太谷人带回太谷,辗转机缘成为广誉远独特方剂。定坤丹所选药材需经特殊的炮制工艺处理方可投料入药。药材投料前全部需洗、润、切等净选炮制。如熟地,首先将个大、干净的生地黄放在缸内,用黄酒拌匀,待酒被药物吸尽后,置笼屉内用武火加热,同时还要用容器收集流出的地黄汁。蒸至两昼夜后取出,晒一天,拌入流出的地黄汁掺上黄酒再蒸,一昼夜后取出再晒,如此反复蒸晒八次,至第九次将黄酒一起拌入再蒸一昼夜,直至把地黄蒸得内外漆黑,滋味酸甜,苦味全无时取出,切片、晒干,凡此九蒸九晒,才炮制出这地道的熟地黄来。定坤丹处方精妙而且用料珍奇,每味药材经过公司传统保密工艺逐味炮制,采用传统工艺“打百锤”、“圈百日”、挂蜡工艺等多重工序制成,其中多项关键工艺属于公司几百年密而不传的绝技。定坤丹处方的一大特色在于“参脂共用”。历经多年疗效证明,不但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反而起到神奇的治疗效果,被历代医家称为组方配伍的经典之作。定坤丹以“妇科综合治疗良剂”而著称,充分体现了中医博采众长,专擅其一的文化精髓。以其特殊的制作技艺及神奇效果,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保密局联合认定为秘密级国家保密处方及工艺技术。并进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1:普通包装定坤丹

图2:民国时期定坤丹的使用说明

图3:定坤丹精品包装

图4:早期铁质包装盒

图5:定坤丹口服液

图6:定坤丹各种包装

图7:定坤丹水蜜丸

图8:定坤丹成品

图9:传统包装工艺——挂腊

图10:传统炮制工艺——制干姜炭

图11:传统炮制技术——制熟地

图12:传统制作工艺——推丸